央视网消息(记者何川)面对家与国之间的选择,亲情和理想的取舍,不同时代的人怎么做的?3月30日,在庄严肃穆的川陕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,红军烈士后人王文涛祭拜爷爷王德元时,讲述了一段三代之间的感人往事。
九十多年前,1930年9月的一天,在湖北黄冈但店镇,王家兄弟二人为想参加红军争吵起来。最后,未婚的弟弟说服了哥哥:哥哥王德超留下照顾新婚妻子和老母亲,弟弟参加红军为穷人闹革命。兄弟二人约定:革命胜利了,家乡再相见!
(资料图片)
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冬景。(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。)
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原副馆长李坤蓉介绍,1930年,王德元参加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。
“参加红军以前,王德元就是村里的打猎好手,因此由最初的伙夫迅速成长为机枪连班长、排长,特务连连长。1932年秋,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‘围剿’,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向西转移,王德元从此踏上了红军长征之路。”李坤蓉说,1932年底,王德元随部队入川,作战英勇,屡建奇功,先后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营长、团长,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副师长。1934年夏,万源保卫战最激烈的时期,王德元在今万源市秦河乡红岩子一带作战不幸牺牲。
王德元烈士参军证明。(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。)
王文涛回忆:“我听奶奶讲,王德元牺牲后不久,党组织烈士证书送到了王德超手中,那是一块铁质的牌子。最开始,每月还发了一块银元的抚恤金,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牺牲后埋在哪里。”王德超想去找回弟弟遗骨,当时的历史环境不允许,让弟弟魂归故里成了他最后的遗愿。王德超的遗愿,很自然落在了儿子王石生头上。
王文涛告诉记者,王石生一出生,王德超就在族人面前,把他过继给了王德元,希望弟弟回家后有子女照顾。
上世纪50年代初,王石生收到王德元烈士证书后,数十年里无数次向有关部门、中央领导写信,表达寻亲诉求,并亲自去四川寻找,最终无果。
有人劝说王石生,该享受的烈士家属待遇也有了,实在找不到就放弃吧。王石生始终没有放弃,跑不动了,就把重任交给了儿子王文涛。
王文涛说:“父亲从小就教育我,王德元是他的父亲,我们的爷爷。他为保存这个小家替哥哥参军,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牺牲了生命。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了,不能忘本,一定要找到他,带他回家。”
从2006年开始,王石生从广东申请调派西南片区,只为找到王德元。
10年间,一次次满怀希望,又一次次失望。历尽艰辛,在2016年,王文涛找到了一处王德元烈士纪念碑,同时也查明了三代人几十年找寻不见王德元的问题根源:王德元烈士的户籍在牺牲时被战友记错了,写成了“河南商城”。
2019年10月23日,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的帮助下,王文涛证实了烈士家属的身份,在烈士陵园里找到了王德元的墓碑。三代人的寻亲历时近90载,终于有了结果。
2020年10月24日,80岁的王石生来到王德元烈士墓前,磕头、敬酒、献花......
“那次回去以后,每逢清明去祭拜先人时,父亲就日思夜想,我们知道他是希望把王德元的坟迁回湖北老家,重新葬在他的哥哥王德超墓旁。”王文涛说,我们只好劝父亲,王德元更想和一起浴血奋战、牺牲的战友们在一起!每年,有千千万万的人去听他们的故事,去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。我们不能那样自私,否则也对不起爷爷的牺牲。
王文涛向红军烈士敬献鲜花。(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。)
今年清明节将至,王石生老人嘴上不说,心里却越发思念。
王文涛和家人看在眼里,全家商量后做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决定:从王德元坟上取一抔土带回湖北安葬。
“爷爷,我们来带你回家了,带你回去跟你的兄弟姊妹们在一起……”离开的时候,从王德元的坟前取了一抔土装进骨灰盒。
王文涛说,我们准备在老家给他建一座坟,让后人每年清明有个祭拜的地方。也算是完成了他们兄弟当年的约定:“革命胜利了,家乡再相见”。
“革命胜利了,家乡再相见!”90多载,三代人苦寻,就为了这个约定。“他们一个为国捐躯,一个传承了好的家风,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,我们世世代代都要传承下去。”王文涛说。
责编:徐硕审核:徐晓敬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极经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